黄斑水肿恢复过程中需要知道的几个误区

作者:长治爱尔眼科 时间:2025-10-10 15:10:32

  黄斑水肿恢复过程中需要知道的几个误区

  在黄斑水肿的恢复过程中,患者常因对疾病认知不足产生误区。以下是需重点警惕的3 个核心误区

  误区 1:“水肿消退了,就可以停止诊疗和复查”

  这是很常见的误区,核心错误在于将 “水肿暂时消退” 等同于 “疾病痊愈”。

  事实:黄斑水肿的病因(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视网膜静脉阻塞)多为慢性、复发性疾病,抗 VEGF 等诊疗的核心是 “控制血管渗漏、减少积液”,所以想要到达理想效果就需要长期的时间来恢复。即使 OCT 检查显示水肿消退,若停止诊疗和复查,血管渗漏可能再次出现,导致水肿复发(临床复发率约 30%-50%,尤其糖尿病患者)。

  正确做法:水肿消退后需进入 “长期随访期”,按医嘱每 3-6 个月复查(OCT + 视力检查),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 “按需注射” 或调整方案;即使连续 1-2 年无复发,也需维持定期复查,避免隐匿性渗漏未被及时发现。

  误区 2:“视力没立刻改善,就是诊疗没效果”

  部分患者在首次抗 VEGF 注射后 1-2 周,发现视力无明显变化,便认为诊疗无效而放弃,这是对 “恢复规律” 的误解。

  事实:黄斑水肿的恢复存在 “水肿吸收先于视力改善” 的规律:

  诊疗后先起效的是 “减少血管渗漏”,黄斑区积液需 1-4 周才能逐步吸收(具体时间因人而异);

  视力改善依赖于黄斑区感光细胞功能的恢复,而细胞功能修复比积液吸收更慢,通常在水肿明显消退后(约 1-3 个月,尤其是完成 3 次初始抗 VEGF 注射后),视力才会逐步提升。

  正确做法:不要以 “短期视力变化” 判断疗效,需按疗程完成诊疗(如初始 3 次抗 VEGF),并通过 OCT 监测水肿吸收情况 —— 只要积液在减少,就是诊疗有效的信号。

  误区 3:“抗 VEGF 注射打多了会伤眼,能少打就少打”

  因担心注射风险(如眼内感染),部分患者会主动减少注射次数或拒绝 “按需诊疗”,反而导致病情反复。

  事实:抗 VEGF 注射的安全性已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,规范操作下,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约 0.1%-0.3%,低于 “不规范诊疗导致水肿复发、黄斑细胞坏死” 的风险;

  正确做法:严格遵医嘱完成注射,若对诊疗方案有疑问,可与医生沟通(如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),但不要自行减少注射次数。